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管理团队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公司新闻
公司公告
媒体关注
行业动态
图片新闻
产品与服务
柴油机动力
燃气动力
蒸汽动力
热气机动力
全电动力
化学动力
核动力设备
机电装备
投资者关系
经营报告
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热线
公司治理
公司章程
组织结构
股权结构
公司制度
社会责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中国船舶集团人才工作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一)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 日期:2021-11-04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
11月2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人才工作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支撑保障船舶事业跨越发展和集团公司履行使命责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今日起,中国船舶集团微信特推出《人才强企》专栏,分享典型人才工作特色做法和经验,供各单位交流学习。
1 江南造船
党建引领助推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江南造船党委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贯穿至组织工作全过程,紧抓干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发展通道、完善激励机制,构筑行业级人才高地,支撑公司向着科技型、数字化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迈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到能上能下
优秀干部“能上”:通过部门间交流任职,子公司间挂职等形式锻炼干部;通过举办“江南大讲堂”、特色化培训,全面加强干部思想萃取;通过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得年轻干部逐渐成为符合公司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的干部队伍“蓄水池”。平庸干部“能下”:开展跟踪评价,加强对重点产品、重大课题相关干部的过程关注,有效支撑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评价;加强年度综合考评结果应用,强制指标,由公司党委进行集体综合研判。
着眼长远,加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储备
确立“百名博士”引才目标,连续三年策划实施了“博士江南行”系列活动;将公司5G智能制造实验室、数字造船实验室、舱室环境研究室等十大专项实验室及校企联合研究组,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沃土”,逐步培养起一批具备技术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工匠引领,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江南技校,深化产教融合,制定工匠培养通道,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开展师徒帮带活动,建立教学新模式;以赛带训,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营造“学习知识、钻研技术、提高技能、不断创新”的良好氛围。
制度改革,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建立完善的技术、技能序列人才管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梳理重点专业技术方向作为技术人才队伍发展指导框架,设立“专家推荐”和“个人申报”双通道机制;引入契约化和聘期制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以三总师为团队的项目序列体系。聚焦保节点、保交船,强化产品建造的全过程监控,将人才发展与工程项目相结合,不断增加公司人才厚度。
精准激励,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根据自身管理基础情况启动岗位分红激励;围绕科技创新,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奖励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的团队和个人;围绕“高质量保交船”核心目标,设立“奋斗者杯”奖项,强化精准激励,提升人才队伍干事创效热情。
下一步,江南造船将紧紧围绕新时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人才结构转型和效能提升,发挥人才高地效应,持续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2 系统工程研究院
激发科技人才活力
当前,系统工程研究院正处在转型发展新阶段,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推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由重数量向重结构、重能力、重贡献转变,建立基于价值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人才管理体系,树立“人才是引领发展的战略资源”理念,充分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为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电科高质量发展赋能。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树立重实绩、讲担当的用人导向。2021年年初,结合组织机构调整,体系化思考、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建设,突破性精简干部职数,强化专业技术路线。优化后,中层干部职数压减了13%,28名中层干部成功转岗,同时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年轻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常态化的“能上能下”。
完善人才发展双通道
围绕专业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完善高级专家发展通道,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开创性、规模大、难度高等特点的重大项目实施总师制,选拔了16名重大项目总师,对总师赋予技术路线选择权、人力资源调配权、考核分配权、经费管理权、质量把关权。在集团高级专家、重大项目总师、科技委专职委员中试点津贴制,推进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
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
重点做好领军人才引进工作。成功引进1名“双聘院士”并建立院士工作站,带动重大项目争取实施、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梯队培养。充分发挥好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才的战略性引导作用,实施“高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开展2名院士储备人选培养,1名首席专家以集团公司第一名成绩入围并当选国防科工局先进个人,1名首席专家领衔的某团队成为集团公司重组后首届唯一创新团队。
支撑青年拔尖人才成长
加强岗位锻炼促进青年人才成长。选育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领衔重要科技项目,担任关键技术职务,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对青年拔尖人才的实践培养,提升行业影响力。我院2名青年骨干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名青年骨干入选军科委卓越青年计划。
强化实干实绩价值导向
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价值贡献导向。薪酬分配进一步向关键岗位、青年骨干和紧缺急需人才等倾斜,试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超额利润分享等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对先进典型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着重解决青年骨干人才的实际困难,持续加大保险、就医、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支持保障力度,让骨干人才安心、安业。
系统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70年,是国内最早以“系统工程”命名的军工科研单位。历经“一次转型、两次跨越、一次探索”,发展成为面向海军装备体系、以系统集成为主业的船舶行业骨干军工科研单位。曾两度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某工程重大贡献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某工程建设重大贡献奖”。
3 投资公司
以优化人员结构为抓手
投资公司重组整合以来,该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关于深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聚焦“三能”,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以制度建设为牵引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和把关作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将党委对干部、人才工作的领导纳入选、育、管、用全过程。二是注重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及时制订完善14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覆盖干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考核、激励、管理、监督和退出等全流程,有效提高了干部人才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大力提拔优秀年轻干部,选优配强中层领导人员。党委选举组建后,第一时间启动并完成中层领导人员配备任免工作。对于重组整合期间敢担当、善作为、业绩突出的5位年轻干部及时进行提拔使用,进一步强化了担当作为的用人导向。
精准引才与分流安置同步发力,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重组整合相关要求,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认真研究制订公司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方案。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法、情并重原则,既确保依法合规开展,又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诉求,有效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稳妥有序推动了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用好考核评价工具,对不适岗人员的工作岗位及时进行了动态调整。二是聚焦业务发展需要,实施精准引才。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面向社会引进专业紧缺人才6人,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截至2021年9月底,投资公司在岗职工已由重组整合前的108人压缩至7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由60%提升至69%,人才队伍结构得到大幅优化。
专业培训和岗位历练相结合,着力提升员工能力素质
一是有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并周密组织实施。聚焦提升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突出红色主题、军工特色、对标先进、资源共享等培训理念,构建了覆盖员工、党员、领导干部三个类别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船舶特色现场教学、先进企业对标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近70项培训,有效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二是有针对性推进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研究制定重点(敏感)岗位人员轮岗(交流)操作细则,同时坚持被动轮岗和主动培养相结合,为优秀人才搭建实践历练平台,着力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重组整合以来,推动10%的人员进行了跨部门轮岗(交流)。
| 来 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周 芒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